邮箱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其他>正文

守望青铜 传承在兹

发布日期:2023-12-29 11:25:04 阅读量:2386

图片1.png

(188金宝搏手机app   袁茵 宇文成龙 黄河)白大褂、白手套、口罩……手握手术刀一点一点小心翼翼地随着指尖轻轻划过,所到之处附着在青铜器表面上的斑斑铜锈纷纷滑落,隐秘千年的纹饰、铭文崇光再现……

青铜器修复师是特殊的“医生”,他们为青铜器“望、闻、问、切”。他们是甘于孤寂的守望者,不用语言沟通,只有与“时光残片”的心灵交融,用巧手拯救青铜病损,用孤独守护文明根脉,让一件件足以震撼人心的青铜重器重现世人眼前。

图片2.png

金光灿灿、熠熠生辉。青铜器诞生于四千年前的中华文明之初,被称为“吉金”。作为远古时代的“核心科技”,它们穿过古今历史的尘埃,走出层层黄土的湮没,带着“钟鸣鼎食”的韵美、“唯祀与戎”的记忆,为我们展示华夏先祖的“大手笔”——在“中国”概念形成之初时,就用青铜打造出波澜壮阔的礼乐之邦。

图片3.png

在那个华夏文明的“少年时代”,位于陕西宝鸡的周原曾是全世界最大的城市。一抔黄土,难掩千古风流;钟鼎彝器,见证“何以中国”。周人在此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存,仅出土的青铜器就多达万余件,其数量之多、器型之大、造型之美、铭文之珍贵,实为罕见,为宝鸡赢得了“青铜器之乡”的美誉。

深埋黄土之下的青铜器是饱经磨难历劫重生的,遍体鳞伤让它们失去了往昔的神韵,斑斑铜锈正在威胁着它们的生命,而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金属文物修复室则是“化腐朽为神奇”之处,在这里,修复师们用心去对待每一个青铜残片,用破碎的铜器修补历史,复原“赫赫宗周,万邦之方”的青铜时代。

图片4.png

杨倩,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副研究馆员,从事青铜器保护修复工作已有20多年。“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早期的青铜器修复前辈是李新秦、屈光辉两位先生,他们曾跟随清代青铜器修复‘四大流派’的传人学习青铜器传统修复技艺。如今知道他们名字的人不多了,我很荣幸有机缘跟随两位前辈学习。”说起宝鸡青铜器修复的历史,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手艺,杨倩如数家珍。

图片5.png

杨倩指着文物上的老“补丁”说:“自从有了青铜器,就有了青铜器修复工作。商周时期的人们在使用青铜器时如果出现了受损也要修复。青铜器历经千年,修复师也需要不断精进技艺。”

从青丝到华发,二十年来,杨倩在传承前人传统修复技艺的基础上,积极赴上海博物馆等学习,不断尝试运用新技术、新材料。在她的手中,日常养护馆藏青铜器等文物1000余件,修复病损青铜器等文物500余件。如今,这些馆藏青铜器上,依然有她守住寂寞修补流逝历史的光影。

图片6.png

一个碎片、一堆铜锈,背后都深藏着众多来自三四年前的历史信息,“青铜修复”虽然只有简单四个字,却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专业知识。李大虎,1993年出生于山西大同,大学期间开始学习文物修复技术,曾参与修复长治分水岭和晋侯墓地出土青铜器项目以及山西博物院、太原博物馆等馆藏青铜器的修复工作。2020年到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参与馆藏青铜器的修复工作后,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在宝鸡安家落户,如今已是青铜器修复和仿制的高手。

“有了残缺病害的青铜器看似完整,但很脆弱,稍一受力就掉渣了……”李大虎曾花了三个月时间日夜研究,梳理支离破碎的青铜残片,考证繁琐复杂的上古纹饰,用一点一滴的巧手慧心,最终完成这一“拼图游戏”。

图片7.png

“宝鸡是青铜器之乡,研究青铜器、修复青铜器,这里是本源。”李大虎说,这是个一头扎进来就深不见底的学科,要学的东西太多了。既要研究新技术,又要探究古工艺。要在青铜病害中与时间赛跑,在文明探源上和古人较技。

图片8.png

在青铜器修复现场,白丹熟练地拿起手持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为一件青铜器做“体检”。

1990年出生的白丹,现为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助理馆员。本科学习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她,因为对文物的偏爱而在读研时选择了西北大学文物与博物馆专业,从此走上文物修复之路。

“青铜文化根植于中华五千年的时光脉络中,是华夏文化的根和魂。青铜器修复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一环,接过前人手中这一棒,成为文化传承赛道上的接力者,我倍感荣幸……”在白丹看来,不能光有一腔热忱,还要静得下心来,经得起寂寞的考验。“经常一坐就是一天,在别人来说看似枯燥沉闷,但静下心来你会‘入定’,与文物对话,感知历史的脉搏,安抚浮躁的心,这种感觉太棒了!”

图片9.png

手持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超景深显微镜……这些仪器都是她日常工作的必备。“仪器很方便,短短几十秒就能测出青铜器的元素组成和相对含量。”白丹说,这些“黑科技”为青铜器修复提供了更加精确的数据,可以更快、更科学地判断病害和修复思路。

图片10.png

千年岁月,青铜器在风云际会中熠熠生辉,在一代代修复师的手中容光焕发。“新时代文物修复在传承中创新,也要有持续不断的源头活水。这几年,老一辈传统青铜器修复师陆续退休,也有朝气蓬勃的年轻的力量及时补充。”看着近年来新添的两位90后新成员,杨倩笑着说,他们年轻人很好学、上手也很快,一定能接好班、站好岗,护青铜之美,传古今神技,“他们可以!”

编辑:邱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