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80004
陕公网安备 61030302000057号 陕ICP备06006751号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0917-3376965 邮箱:baojijb@126.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手机举报app下载 网站自律管理承诺书 涉企举报专区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0
188bet金薄宝 联系电话:0917-3376965 邮箱:bjnews@163.com
阳和启蛰,品物皆春。时下,宝鸡市“三下乡”活动正在各个乡村火热进行,广大文艺工作者、科技工作者、医务工作者以为群众“传经送宝”的方式,奏响了乡村振兴奋进曲。
但在有些地方,“三下乡”活动看似轰轰烈烈、热热闹闹,效果却很不理想。实际上只是在街头摆几张桌子,放几块展板,搞搞咨询、发发传单,或者免费量血压测体重,内容也是老一套,每年都在“炒剩饭”,大多群众还不知道怎么回事,活动就已经结束了,像是一阵风,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等美好愿景,不仅是民心所向,更是“三下乡”的终极目标。那么,年年举办的“三下乡”活动,如何站在新起点上,发挥其最大效用呢?又如何防止匆匆退场呢?
文化惠民不要“一阵子”,而要“一辈子”。赏秦腔戏曲、看幕布电影、赶民俗大集,听红色讲堂,学刺绣技法……这一系列文艺活动丰富了农村群众的生活,但这一阵子的热闹难以长久填补农民温饱后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笔者认为,还需借助文化下乡的契机,挖掘乡村特色文化带头人,大力加强农村基层文化队伍和平台建设,实现“送文化”向“种文化”“育文化”的转化。比如宝鸡市凤翔区田家庄镇田北村村民雒存志,他是秦腔戏曲、快板技艺爱好者。退休后,他在村委会的支持下办起了百姓大舞台,聚集起了村里一批文艺爱好者,农闲时在自家小院的百姓大舞台上学唱戏、打快板,度过闲暇时光。雒存志的百姓大舞台让老百姓有平台绽放自己的光芒,也唤醒了群众对乡村文化的自信。
科技助农不要“浮于面”,而要“究其根”。在新农村建设中,科技下乡的目的在于带领农民实现共同富裕。但开办农民科技培训班,发放农技宣传资料、农技人员答疑解惑这种单一的形式,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可以组织一些高校、科研院所、市属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科技人才,组成下乡服务团队,深入田间地头、乡村企业、农业合作社,定期开展科技服务,带动农民创新创业、培育乡村科技人才队伍,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导向,着力提高农村的科技知识普及率。多年来,宝鸡市科技局结合当地苹果、奶山羊、高山冷凉蔬菜等农业主导产业和县域农业特色产业现实需求,大力推行科技特派员+贫困村/企业/合作社模式,组织上百名科技特派员“打捆”下沉一线“把脉开方”,为富民产业发展助力护航,有效激发了乡村振兴新动能,带动农民实现共同富裕。
卫生下乡不要“只义诊”,而要“送资源”。一个个身穿白大褂的医务工作者,帮村民量血压、测血糖、把脉问诊,或发放领取常用非处方药品,或普及一些疾病预防知识……这是“三下乡”活动中最为常见的场景,可是对偏远山区农民来说,这些好的医疗资源不是随时就能享受的。其实在网络信息高度发展的今天,全国一流医院的医护专家都在以网络问诊、网络医疗知识普及的方式,惠及全国各地不少患者。若地方能够完善健康信息共享机制,发挥远程医疗对乡村基层医疗卫生的支持,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缓解村民就医难的问题。近年来,宝鸡市中心医院通过市级远程会诊平台,实现专家交互式、面对面会诊和交流,在让患者享受大医院专家资源的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基层医护人员的诊疗水平。
回望过往,“三下乡”活动已经成为服务农民、服务农村的优秀品牌,所以不应只是热闹一场的临时性活动,更应该不断丰富活动内涵,使其成为惠及万千百姓的长效机制,社会各界更需在不断接力的惠民活动中,帮助农民提升素质和增收致富能力,从而推进我国农业强国、科技强国、健康中国的建设步伐。(188金宝搏手机app 评论员 罗君)
编辑:邱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