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无处不在,188金宝搏手机app 给你最好的!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学习平台>正文

【周秦文化与青铜器】西周金文中的怠政、庸政和惰政

发布日期:2024-07-29 10:24:50 阅读量:2662

清末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出土的西周宣王时期的毛公鼎铭文中,宣王告诫毛公,作为执政大臣,要以先王作为典范,勤政爱民,行仁政善政,不得怠政、庸政和惰政;要勤勉事王,从严治吏,恪尽职守,真正起到为王朝股肱重臣的作用。铭文明确体现了西周时期德治与民本思想,以助其治国安邦。

毛公鼎。

虽然已经过去两千八百余年,但毛公鼎铭文的诸多内容,仍然对当代政治与社会有着重要影响,对今天我们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同样也不无借鉴和启示作用。鼎铭曰:“王曰:……毋坠于政,勿壅律庶人贾,毋敢龏龏㯱㯱,乃敄[wù]鳏寡,善效乃友正,毋敢湎于酒,汝毋敢惰在乃服,固夙夕敬念王威不易,汝毋弗帅用先王作明型,欲汝弗乃以乃辟陷于艰。”

“壅律庶人贾”,即与民争利。“龏龏㯱㯱”,应读作“恭恭包包”,即表面恭敬却内藏奸猾,表里不一。“敄鳏寡”,即欺侮鳏寡孤独。“湎于酒”,即沉湎于酒色娱乐而荒废政事。此种种数端,皆系怠政、庸政和惰政之典型,与周人一贯主张的勤政爱民的宗旨背道而驰。宣王对毛公的训话,与扶风县出土的卌三年逨鼎铭文“毋敢妄宁,虔夙夕惠雍我邦小大猷……毋敢不中不型,毋龏龏㯱㯱,唯有宥纵,乃敄鳏寡”相似,皆系对勿怠于政事及体恤民众的一些具体要求和措施,宣王的训话重点将这些具体的问题提出来,尤其告诫毛公等臣工要引起特别的重视。

宣王训诫毛公的核心内容,即要勤政爱民,而不得怠政、庸政和惰政以伤民。爱民的具体表现,即不与民争利,要让利于民,保障民生;不得阳奉阴违,欺上瞒下,鱼肉百姓;要怜悯弱者,体恤下层民众;要断狱公正,维护社会公平。

毛公鼎铭文。

周人尚德,主张以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提倡“为政以德”“乂[yì]民以德”。周代德治思想的基本内涵是“有恭于天”“恭勤大命”“为民父母”,即对天(命)及体现天命之周王朝要敬慎不懈,“敬(慎)德”与“敬事”相统一,在思想和行动上体现为修身、忠君、爱国和敬天(命)的统一。“有恭于天”体现为“敬(慎)德”,其要求是合于德、礼,具体措施和实践是“敬事”,即“恭勤大命”“惠于政德”,以此达到敬天命、秉明德、恭民本、保邦家的统一。德是周人政治理念的浓缩和核心,德治是周人的执政理念和施政纲领,是治国安邦之国策,西周政治之根本。

周人所谓的“德”,就是“为民父母”,亦即爱民如子。这是自周初形成的为政治民的基本理念和主导思想,其基本内涵是“为政以德”。“为民父母”“为政以德”是周初统治者鉴于殷亡的教训而提出的政治改革主张,二者相互依存,互为表里。“为政以德”即“乂民以德”,以德治民。由此可见,勤政爱民是为政以德的基本内涵和要求,勤政和爱民也是相辅相成、互为一体的。毛公鼎铭文中,王反复告诫毛公的重点即为勤政爱民,这正是周人一贯的“为民父母”的德治思想和“为政以德”的治国治民理念的体现。

勤政的具体要求,即“善效乃友正,毋敢湎于酒”,“毋敢惰在乃服,固夙夕敬念王威不易,毋弗帅用先王作明型”。即以先王作为垂范和榜样,勤勉事王,勿沉湎于声色犬马,荒怠政事,要为王朝的安危鞠躬尽瘁。唯有勤政爱民,才能“善于乃政”,实现政通民和,以臻于治。若统治者怠于政事,沉迷于饮酒作乐,不体察民情民怨,就会导致政事败坏,纲纪失常。轻则“欲汝弗乃以乃辟陷于艰”,即陷王于不仁不义,非但不能成为“民之父母”,反而成为人所共弃的“民贼”,亦即卌三年逨鼎所谓“用作余我一人怨,不肖唯死”。厉王的前车之鉴,即系眼前的事实。因此,怠政、庸政和惰政,看似小事,实则危害巨大,若不防微杜渐,则动摇国本,后患无穷。

周宣王所告诫毛公的这番话,既有高屋建瓴的总体部署,也有具体明确的细节要求,虚实结合,内涵丰富。

总之,毛公鼎铭文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内涵,集中体现了周人“为民父母”的德治思想和“为政以德”“乂民以德”的治国治民理念,浓缩了历史的智慧,凝结着古代文明的精华,是名副其实的国之重器。(“学习强国”宝鸡学习平台)

1719458561546485.jpg

编辑:李雪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