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学习平台>正文

【宝鸡文物览】宝鸡金台观

发布日期:2022-10-24 09:27:39 阅读量:2961

金台观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区北部陵塬山腰东坡,是一处具有黄土高原气息和民族特色的窑洞式道观古建筑群。古观占地面积7665平方米,有上、下两院。最盛时设1阁、2亭、7殿、33间房舍、24孔窑洞。

金台观灵官殿。

金台观古建筑群是宝鸡市区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最早创建于宋末元初,此后历经多次修葺,现存古建筑大多为明清时期建筑。由于年代久远,金台观内原有的一些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年久失修,朽毁严重,已无法继续使用。2006年,金台观景区开发建设时,根据道教习俗和新的景区总体规划,对观内古建筑进行了维修和彩绘,并对部分大殿和洞窟功能做了重新布局,还原了观内原有古建筑的使用功能。

灵官殿原为玉皇阁(亦作玉皇楼),始建于1573年,此后多次重修,曾为金台观内等级最高的建筑。大殿门上悬挂有时任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题写的匾额“金阁流霞”四个大字。“金阁流霞”为古时宝鸡八景之一,指宏伟壮丽的金台观建筑群被斜阳辉映得金碧辉煌、如霞似锦的奇丽景象。清代《宝鸡县志》载有“飞阁玲珑,朱栏璀璨,每旭日东升,夕阳晚照,则光流天际,彩彻云衢,古今艳称赤城流霞,金阁在望,而天台不得专美”的赞誉之词。

灵官殿坐北朝南,是明二层实三层的楼阁式建筑。红墙绿瓦,朱楹雕栏,华拱飞檐,再加上独特的油漆彩绘,在朝霞与夕阳下,更显得金碧辉煌,巍峨壮观,分外妖娆。

灵官殿东西两侧,是两座分别刻有“卧霞”“栖云”金色大字的边门。灵官殿前有一对石狮,仰首蹲坐,气势威武。两厢前竖有一对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铸造的铁旗杆,重达数百斤,上悬旌旗方斗,斗角系有风铃,底座上铸有文字,其中“敦仁堡会首人等进士王绳武”字样清晰可辨。每当夜深人静,风铃摇曳,声韵悠扬,犹如龙啸凤吟,与院中的参天古柏、重楼叠阁争相辉映,更显观貌峻伟,令人叹为观止。

灵官殿前有一依崖砌造的观景平台,称为玉皇台,约100平方米,台沿有栅栏围绕,栏外则是陡壁悬崖,可供游人流连小憩,凭栏观瞻。站在平台上,举目远望,金陵河、玉涧河、渭河、引渭渠,清流潆洄;万仞秦岭,莽莽苍苍,青浓远翠。俯瞰观下,高楼栉比林立,火车、汽车穿梭不息,街市纵横,人流如潮。每当傍晚,站在此处眺望,天际红云如锦,对“金阁流霞”更有独特的感觉,再吟读东、西两侧门额上“卧霞”“栖云”的题字,一种“欲临绝顶踏云梯”的意境油然而生。

灵官殿北面是玉皇殿,原为三清殿。因金台观景区开发时规划在三叠崖之上异地重建三清殿,2006年古建筑维修时将其改建为玉皇殿。此殿为中院主殿,创建于明代。

玉皇殿东厢为三官殿,西厢为三师殿。两殿在朝向上相异,其余规模、形制完全相同。玉皇殿、三官殿、三师殿与南面的灵官殿形成一个合围空间,也是整个金台观内建筑群的一个高潮空间。同时,玉皇殿也是金台观中的一个分界线,它与相接的偏殿合在一起成为前院,过了玉皇殿就是后院了。

观后有三叠崖,依崖凿洞,洞口修云檐门叠。由于整个建筑群是依地形先后增建而成,因此平面布局不够规整。三叠崖的建筑风格与前院相比,大为不同,前院的飞檐翘角在这里无法派上用场。在此崖壁,建造者既要防止滑坡,又须节省空间,这就必须独具匠心,顺势而为,依坡靠崖,开窑建庙,所以在此形成了目前极为少见且规模宏大的上下两层窑洞式道观建筑群。

金台观地理位置奇特,建筑独具匠心,处处古木参天,碧草环绕,亭台楼阁处处雕梁画栋,五彩浓妆。进入金台观,颇有“人在画中、画在林中、林在雾中”的仙境之感。游人从金台观的建筑布局可以体悟到,道教建筑规模宏大、雄伟壮丽,且形制奇特、精巧别致;总体布局基本上采用中国传统院落式,即以木结构为主要框架,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元组成各种形式的建筑群。

金台观为金台区古代三观(金台观、云台观、玉台观)之首,据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宝鸡县志》记载,云台观在“县北十里地处,悬崖柏林苍翠”;玉台观在“县西二十里处,县头岭上”。(“学习强国”宝鸡学习平台)

编辑:李雪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