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生活>正文

悲秋?别!季节性抑郁有办法! | 科普时间

发布日期:2023-10-23 09:44:01 阅读量:2497

常言说“伤春悲秋”。秋季的肃杀凋敝,难免会令人感时伤怀,多愁善感。

短暂式触景生情

有些人看到秋风吹过,黄叶飘零,绿意渐消,内心也会掠过一丝凉意。季节的轮回不由让人回首往昔,想到自己的人生。如果愿望或者梦想没有达成,更容易让人产生虚度光阴、蹉跎岁月的无奈。

这样的情绪反应多见于一些对自己要求高、较自律的人。他们习惯于反思和总结,对时间的变化比较敏感,甚至有时对自己的要求比较苛刻。

悲秋的同时,他们也会通过反思调整自己的生活或者工作节奏,力求让自己在以后的时光里有所收获。

对他们而言,情绪波动多是短暂的、触景生情式的心理反应,一般不会持续很久。这也是一种正常的悲秋反应,男性相对更为多见。

烦闷时悲从中来

也有一些人可能因为生活、事业不如意,身体健康有问题,家庭不和谐等,心情处于烦闷状态,恰逢秋天萧瑟,就更容易“悲从中来”。

比如诗人杜甫在《登高》中写道,“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即悲对秋景,感慨自己常年漂泊为客,疾病缠身,独上高台时不免有落寞、感伤的心情。

这类群体虽然能够应付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但是不够快乐,悲秋的时间往往会持续更长一些。

季节性情感障碍

还有一些人,入秋之后情绪变化明显,表现为心情渐差,无缘无故地对任何事情不感兴趣,感到精力不足。

有人还会觉得委屈难过,孤独无助,吃饭没胃口,晚上睡不着,莫名其妙地想哭,甚至有生无可恋、万念俱灰的想法。

这种情况如果是第一次出现,可能会被误解为过度的悲秋,其实不然。症状如果持续半个月以上不缓解,则可能是抑郁发作。

实际上,秋天是抑郁症的高发季节,部分抑郁症患者的病情还可能会加重。

这些人对环境的季节性变化更为敏感,在秋天会有轻度的抑郁症表现,冬季时有所加重,而在次年的春季或夏季,抑郁症的症状又会缓解,因此也被称为季节性抑郁或季节性情感障碍。

他们大多数会存在情绪低迷、慵懒乏力、不愿起床等症状,有人还可能会有睡眠增多、食欲增多、体重增加等一些不典型的抑郁症特征。

这类患者的抑郁症状相对较轻,部分患者的思维能力、注意力、记忆力等认知功能也相对正常,职业能力无明显变化,因此不会主动就医,他们的病情也就很难被发现,更谈不上接受心理或药物干预治疗了。

季节性情感障碍的发生可能与日照减少有关。入秋之后,白天逐渐变短,阳光照射的强度也逐渐降低,受光照的影响,大脑内与情绪关系密切的褪黑素也会出现改变,继而影响人们的情绪和睡眠,从而出现抑郁症状。

对于正常的悲秋情绪

对于正常的悲秋情绪,一般不需要太过担心。建议用更开阔的视角看待季节的更迭。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我们能做到的就是顺应自然规律,尊重季节变化,以更积极的视角去欣赏秋季之美,珍惜时间,活好当下。

对于“杜甫式”的悲秋

对于“杜甫式”的悲秋,建议还是直面问题。其实,不论工作还是生活,有些问题迟迟不能解决,一部分原因就是我们习惯了回避。拿出决心和勇气,解决那些可以解决的问题,再坦然接受那些不能改变的现实,这样心里会少一些焦虑,多一些平衡。当然,我们还可以学一学苏轼的乐观心态——“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对于季节性抑郁

如果觉察到自己可能出现了季节性抑郁,有以下建议。

对于抑郁症患者

对于在秋季发病或病情加重的抑郁症患者来说,除了上面提到的应对方法,还要坚持药物治疗。不要自欺欺人,将抑郁症简单地归为悲秋的表现。当然,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总之,悲秋之情的表现各有不同,我们每个人要尽量做好情绪管理,及时化解不良情绪,防患于未然,避免“小悲”演变为“大悲”。

深秋的晚霞、金黄的树叶、飘散的红枫、热乎乎的奶茶……明朗开阔的秋天之美,是大自然赋予的美丽礼物,值得我们去欣赏。

来源:《大众健康》杂志

编辑:邱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