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生活>正文

宝鸡市中医医院:昼夜均 寒暑平 今日秋分 养生请记住做好这“四防”!

发布日期:2023-09-23 13:02:25 阅读量:2061

微信截图_20230923125535.png

二十四节气·秋分

“暑退秋澄气转凉,日光夜色两均长。”秋分,“分”即为“平分”、“半”的意思,除了指昼夜平分外,还有一层意思是平分了秋季。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六个节气,秋季第四个节气。斗指酉;太阳达黄经180°;于每年的公历9月22-24日交节。秋分这天太阳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秋分日后,太阳光直射位置南移,北半球昼短夜长,昼夜温差加大,气温逐日下降。

秋分·节气简介

秋分·气象变化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八月中……解见春分”。“分”示昼夜平分之意,同春分一样,此日阳光直射地球赤道,昼夜相等。此后白天渐短,夜晚渐长。《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这天正好在秋季90天的中间,有着“平分秋色”的意思,所以叫“秋分”。

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现在的中秋节则由传统的秋分“祭月”而来。据考证,最初“祭月节”定在“秋分”这天,不过由于这天不一定都有圆月,后来就将“祭月节”由二十四节气“秋分”调至农历八月十五日。

秋分·物候现象

中国古代一些著作将秋分分为三候:

一候·雷始收声

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因此,雷声不但是暑气的终结,也是秋寒的开始。

二候·蛰虫坯户

由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穴中,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

三候·水始涸

由于天气干燥,水汽蒸发快,所以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便处于干涸之中。

秋分·传统习俗

在岭南地区,客家人有吃秋菜的习俗。秋分这一天,客家农民都按习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汤圆,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日粘雀子嘴,免得雀子破坏庄稼。民间还有放风筝、送秋牛、秋分祭月、竖蛋等习俗。

秋分养生请做好“四防”:

防秋燥

干燥的秋季里,燥邪入侵会使人得病,常称为“秋燥”。而秋分的“燥”是属于凉燥,会导致阴津耗损,出现口干、唇裂、鼻塞、咽痛、阵发性干咳、皮肤干燥和体液丢失等症状。

1、秋燥多喝水饮水量保持在1500ml—2.500ml之间为最佳。

2、良好生活作息早睡晚起,良好的生活习惯,能够帮助老年人降低血栓形成的几率,还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3.做些轻缓运动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小的活动,以周身微热、尚未出汗最佳,汗出即可停止,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

4.食补滋阴润肺饮食方面老年人要以滋阴补肾为主。还可以适当地吃些米粥类食物,以养胃生津为宜。

防秋凉

“春捂秋冻”有讲究,表达了秋天“薄衣御寒”的养生之道,但对于老年人要注重根据身体状况调整衣服,不可盲目跟风。患鼻炎、心脑血管、呼吸道等疾病和体虚的老年人不适合“秋冻”。

防秋悲

秋季草木凋零,易触景生情,心理可能会产生忧郁伤感情绪,对于秋季的“悲凉”,老年人要注意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心情舒畅,以适应秋季平容之气。

防秋乏

“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老年人最易秋乏,保证充足的睡眠,秋分时节夜长昼短,对于老年人来讲,需要顺应“早睡晚起”的养生原则。多晒太阳抗秋乏,增加阳光的照射,刺激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的分泌,提升身体机能,缓解困乏不适。

随着秋分的到来,进入了癸卯岁五之气,这时大自然气候表现为:厥阴风木加临阳明燥金,这一时期,气温开始降低,秋冬交替,人们容易受到寒冷和风邪的影响,导致感冒、咳嗽、流感等疾病的高发。针对这一气候特点,我们可以通过饮食和中药来预防和治疗相应的疾病。首先,饮食方面,应该注重补充营养和保持身体的热量。因此,可以多吃一些温性食品,如羊肉、韭菜、姜、葱等。同时,还应该适量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如鸡蛋、豆类、蔬菜等。

此外,少吃油腻和寒凉的食品,如生冷、生鱼片、生蔬菜等,以免影响身体的正常消化和免疫功能。其次,中药方面,可以选择一些辛、酸、甘的中药进行调理,以滋补肝肾,增强体质。总之,癸卯岁五之气是一个易感寒邪、易患感冒等疾病的时期,具体病证建议到医院就诊,治未病科将为每一位患者调理体质,保持身体最佳状态。

专家名片

赵丽,治未病科主治医师。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五运六气专委会理事。陕西省保健学会中医保健专业委员会委员;宝鸡市中医学会五运六气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2011年毕业于广西中医学院,一直从事中医治未病工作;跟从全国龙砂医学流派传承人顾植山教授学习五运六气经典理论,为第十五批龙砂医学流派后备传承人。2021年于广东省中医院进修学习。

参与省级科研1项,参与提出的国家级《腰椎早衰状态人群治未病调理方案》,已成为国家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重点专科协作组第二批特定健康状态人群调理方案,荣获宝鸡市第16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成果奖一等奖;发表论文6篇。多次获得"优秀带教,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十余年,临床经验丰富,精通中医传统理论,擅长针药结合,熟练运用中医外治法,治疗颈肩腰腿疼者、失眠者、带状疱疹、面瘫、跟痛症、情志疾患等患者人群及亚健康状态人群,为其提供体质辨识及相应的个性化调养方案,以中医传统特色外治法为干预手段,疗效甚佳。

门诊时间:周一、三、四、五全天,周二、六上午

门诊地点:西关院区国医馆404

24小时在线就诊咨询电话:

联系电话:17789272251

(来源:宝鸡市中医医院)

编辑:李雪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