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80004
陕公网安备 61030302000057号 陕ICP备06006751号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0917-3376965 邮箱:baojijb@126.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手机举报app下载 网站自律管理承诺书 涉企举报专区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0
188bet金薄宝 联系电话:0917-3376965 邮箱:bjnews@163.com
糖,是甜蜜的象征。同时,糖也给人们带来无限负担:肥胖、龋齿、皮肤变差、内分泌紊乱、血糖波动。“控糖”正成为时下最流行的养生方式,但你知道“控”的到底是什么糖吗? 众多糖里,最该控制“添加糖” 很多人把碳水化合物和糖画上等号,从而拒绝主食。 实际上,碳水化合物又可分为天然糖和添加糖。在人体内,添加糖的代谢与天然糖没有差别,最终都会转化为葡萄糖进入血液,成为血糖。 添加糖的“罪行”:热量高、营养低 蛋糕、饼干等食物中添加糖(白砂糖、红糖、玉米糖浆、蜂蜜和葡萄糖)含量高,但维生素、膳食纤维、蛋白质的含量低; 同质量的粗粮不仅含有碳水化合物(天然糖),还有膳食纤维以及钾、铁等微量元素。 添加糖多,心脑血管病风险高 如果保持每天的热量摄入不变,摄入过多添加糖势必会挤占其他营养物质的占比,导致蛋白质、脂肪摄入量不足。 正常人每100毫升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为80~120毫克。若糖分摄入过多,长久下来便会刺激血管,导致内皮受损,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病风险升高。建议每天添加糖的摄入量不要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内。 日常做到5点才能有效控糖 控糖重要的是自觉限制饮食中的糖摄入,而不是盲目相信控糖保健品、抗糖食物等。 粗粮替代细粮 尽量选升糖指数(GI)比较低的食物,限量选择升糖指数偏高的食物。GI越高,代表升血糖的能力越强。 一般来说,白米、稀饭等越容易吸收的食物,升糖指数越高,容易刺激胰岛素分泌。粗粮的升糖指数较低。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一般人群每天应摄入谷薯类食物250~400克,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克,薯类50~100克,也就是说,粗杂粮应占主食的1/3左右。 用甜味代替添加糖和游离糖 生活中缺不了甜味,建议选择相对健康的“吃糖”方式:吃点糖分较高的水果或果干来解馋,如榴莲、香蕉、桃子、苹果、梨等;一些蔬菜的甜味也很突出,如南瓜、胡萝卜、甜菜等。 多关注低糖或无糖食品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28050-2011)》规定: 无糖或不含糖的食品,含糖量要小于0.5克/100克固体或100毫升液体; 低糖是小于5克/100克固体或100毫升液体。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食品虽标注“无糖”,但仍含有麦芽糊精等物质,也不建议购买。 看食品标签,警惕隐形糖 大家挑选零食时一定要仔细看食品配料表。如果白糖、砂糖、蔗糖、果糖、葡萄糖、糊精、麦芽糊精、淀粉糖浆、果葡糖浆、结晶果糖、麦芽糖、玉米糖浆等字眼的位置很靠前,说明是隐形的含糖大户,尽量少买。 遵循饮食能量的两个平衡 一般来说,饮食能量要保持两个平衡: 能量营养素之间的比例适宜和平衡,即碳水化合物占55%~65%、脂肪占20%~30%、蛋白质占10%~15%,不要对某一种营养物质太专一。 “能量摄入=机体消耗”,能量供给过多,会导致肥胖、高血脂、心脑血管病,供给过少则会营养不良。 (来源:生命时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
编辑:李雪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