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时事>正文

解码义乌:从“鸡毛换糖”到“世界超市”

发布日期:2023-09-22 16:47:38 阅读量:2268

从浙江中部一个交通不便、资源有限的小城

到如今拥有铁路开放口岸、空港口岸的

国际化商贸城市

从手摇拨浪鼓走街串巷鸡毛换糖

到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

义乌不断创新突破

从改革寻求动力

义乌是中国改革开放45年进程的缩影

更是中国全球化、融入世界的缩影

↑义乌货郎“鸡毛换糖”(资料照片,摄于上世纪70年代)。

义乌人自古就有经商的习惯

“鸡毛换糖”是义乌货郎们传统的谋生手段

农闲时义乌货郎们便摇起拨浪鼓

挑着装满敲糖的箩筐

行走在浙江及其周边省份的城乡

换取鸡毛和牙膏皮等废品

回家后再把换来的鸡毛

当作农田的肥料或制成掸子卖给供销社

牙膏皮等则卖给废品回收站

↑ 1982年开业的义乌第一代小商品市场(资料照片)。

改革开放后

一些义乌人开始做起了贩卖日用小商品的生意

1982年

义乌第一代小商品市场诞生了

↑ 1984年底开业的义乌第二代小商品市场(资料照片)。

浙江义乌第四代小商品批发市场

1992年5月建成并投入使用

↑ 1992年建成开业的义乌第四代小商品市场(资料照片)。

↑ 90年代义乌第四代小商品批发市场外景(资料照片)。

2008年10月21日

义乌国际商贸城三期一阶段市场开业

↑ 2008年10月25日拍摄的义乌国际商贸城局部。

“义乌造”走向全球

不仅因为这里有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

更源自“中国制造”不断提升的品质与品牌

↑拼版照片,左图为:义乌小商品市场第一代经营户冯爱倩(右)在向顾客推销遮阳帽(摄于上个世纪80年代);右图为:2018年10月25日,78岁的冯爱倩(中)在倾听她的孙子、义乌国际商贸城经营户杨帆(上)介绍他自产自销的新款袜子。杨帆大学毕业后当上了父亲创办的袜业公司的总经理。

↑2021年1月14日,也门客商在义乌国际商贸城选购茶壶,同时通过视频向沙特客户介绍价格和库存。

↑2022年2月12日,主播通过直播方式向采购商介绍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开市情况。

↑2022年11月17日在义乌国际商贸城,一家获得官方授权的商户在展示2022卡塔尔世界杯参赛国家旗帜与周边产品。

↑2023年2月2日,来自印度的客商(右)在义乌国际商贸城的一家玩具店铺内选购。

从贩卖商品到自产自销

从贴牌生产到自有品牌

义乌市场形态的变化展现了这个城市的活力

也折射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2017年5月3日,在义乌申通公司,机器人运载包裹进行分拣。

顺应发展大势

坚持改革开放

义乌市场成为融入双循环的重要节点

↑2021年11月23日,“侨商号”中欧(义新欧)班列从铁路义乌西站出发。

↑2023年4月23日在义乌西站拍摄的“义乌-中亚五国10周年纪念号”中欧班列。

2023年

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

十年来,义乌与中亚各国间的贸易往来不断拓展

↑2019年10月25日,满载着82个标准箱的中欧班列(义乌—列日)“世界电子贸易平台(eWTP)菜鸟号”首趟列车抵达比利时列日物流多式联运货运场站。

↑2023年7月29日,满载110个标箱出口货物的X8020次中欧班列从铁路义乌西站准备启程。

义乌海关数据显示

截至到今年5月份

义乌中欧班列(中亚方向)

已累计开行班列2088趟

发运超17万标准箱

↑2022年11月24日,客商在义乌市场建设40周年主题馆的一个展区洽谈。

40余年来,义乌接续奋斗

小商品,大世界

义乌,提供了与世界合作共赢的中国案例

向世界持续讲述着新时代的中国故事

(来源:新华社)

编辑:邱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