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时事>正文

佳节美味取材各异 端午饮食古今相通

发布日期:2023-06-24 12:25:19 阅读量:2628

中华大地上丰饶的物产和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大江南北就地取材的地方饮食特色。然而,作为传统佳节,端午的节令美食往往都以甜糯的黏食和香酥的面食为主,体现出节日的团圆与和乐。

  在福建晋江,大家围炉而坐,正在品尝端午小吃“煎堆”,古时称为“煎䬾”,是饼状面食。在福建晋江民间,流传着“煎堆”补天的说法。古时,当地居民耕海牧田,端午前后常常阴雨连绵,盼晴心切的人们想出端午节吃“煎堆”的妙招,祈愿天快放晴。清代乾隆版《泉州府志》卷二十记载:“以米粉或面和物于油内煎之。” 将糯米粉、麦粉和白糖、清水混合,大火煎烤,是一份独特的端午记忆,也传承了古时端午的味道。

  《荆楚岁时记》中记载,在端午时节,“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在客家聚居地江西安远县,大家喜欢用艾草制作艾叶粄用来招待宾客,或用于祈福祭祀,延传至今已有千百年。将艾草洗净,放锅内加水煲烂,煲时加碱水、适量油,将煲烂的艾草捞起、沥干水,放砧板上剁烂,艾草内加糯米粉和黏米粉和成面团,然后揉搓均匀,包香菇猪肉、萝卜荞头馅儿加工成形后再蒸、煎。在传承中,客家人创新地在粄中加入韭菜、艾叶、香芋等食材增色添味,形成蒸、炸、煮等不同制作工艺,创新创造出100多种口味的艾粄。(央视网)

编辑:贺雅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