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80004
陕公网安备 61030302000057号 陕ICP备06006751号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0917-3376965 邮箱:baojijb@126.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手机举报app下载 网站自律管理承诺书 涉企举报专区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0
188bet金薄宝 联系电话:0917-3376965 邮箱:bjnews@163.com
编者按: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近年来,宝鸡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指示精神,深化“美丽乡村 文明家园”建设,广大农村焕发出宜居宜业、文明和谐的新面貌新气象。近期,市委宣传部在“宝鸡一点通”APP、188金宝搏手机app 、“文明宝鸡”微信公众号、宝鸡文明网开设“塑文明乡风 促乡村振兴”专题,全面展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的做法举措、工作成效和典型经验,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助力乡村振兴。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移风易俗,积极培育时代新风新貌。”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4月23日主持召开的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的讲话,今年的省市文明办主任会议也对弘扬新时代社会文明新风尚,深入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和移风易俗等重点工作作了强调。渭滨区积极开展工作,深化和推动移风易俗走深走实,引导村民群众破除陈规陋习、倡树文明新风。
“人人有涵养” 明确移风易俗工作重要意义
全区各部门、各镇村高度重视移风易俗工作,相继拿出了工作推进方案,制定了实施步骤和具体措施,真正把移风易俗作为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乡村文明的重要内容来抓。倡导党员干部带头。在下发的《关于在全区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要求,区委组织部、区纪委监委抓好党员干部重大事项报备,将收受彩礼情况纳入报备范围,从严关注关键少数,带头落实移风易俗相关要求,自觉遵守红白事的“限高”标准(婚嫁喜宴不得超过一天,举办婚事不得提前请吃,宴席规模控制在20桌以内。宴席标准城中村控制在每桌600元以内,后山村自办宴席每桌控制在400元以内)。广大党员干部和村民自觉摒弃陈规陋习、抵制铺张浪费、厉行勤俭节约,形成以党风政风带动民风的良好风气。全区各村红白理事会先后为农民提供红事服务监督53起,按照以往平均的标准,为群众节省资金21万元;白事33起,为群众节约资金12万元。提倡活动从轻从简。规范了农村婚丧宴席活动和随礼标准,探索召集“民间红娘”,减少“人情消费”,减轻“人情负担”,经宣传教育引导,文明婚俗在渭滨区初见成效,高家镇上川村一对新人将结婚典礼场所选择在“日兆山谷”露营地的草坪广场上进行,不仅接地气,也起到了极大地宣传引导作用。制定出台新举措。区委文明办根据镇村婚庆喜宴报备情况,利用群众举办婚庆喜宴之机,向新婚夫妇送祝福,引导群众积极响应移风易俗,降低群众婚嫁成本,杜绝铺张浪费。同时,各镇村也将有餐厨特长、主持才艺、演出才艺、书画才艺、摄影才艺的各类能人、乡贤组织到一起,成立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队,在群众举办婚嫁典礼时宣传倡导移风易俗,提供餐饮、助兴演出服务,送祝福书法,放映优秀影视等。
“声声有回响” 推动移风易俗工作落到实处
加大媒体宣传力度。积极打造了一批移风易俗文明街巷,通过签订移风易俗倡议书、张贴宣传标语、拍摄短视频等形式,加强了对移风易俗、遏制农村陋习、抵制高额彩礼、反对铺张浪费好经验好做法的推广。广泛宣传渭滨创新开展的“633”工作法(“六进三创评三融入”:六进:科学理论进农家、核心价值观进农家、传统文化进农家、科学知识进农家、文明风尚进农家、法律法规进农家;三创评:开展新农民创评活动、开展新家庭创评活动、开展新乡村创评活动;三融入:融入文明实践活动、融入文明培育过程、融入文明创建行动),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同时,加大舆论监督力度,对大操大办、薄养厚葬等反面典型,通过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进行曝光,形成警示效应。扎实推进工作落实。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综合文化站、文化广场等平台,结合当地事例,积极创作编排展演移风易俗宣传文艺作品,让文明乡风吹进千家万户。截至目前,各镇村签订移风易俗倡议书600余份,张贴宣传标语200余条、拍摄短视频80余条。通过招募当地热心人士组建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队,进村入户开展宣传,引导转变民众观念,不攀比不跟风,做到勤俭持家、节俭办事,目前全区共有42支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队,进村入户宣传宣讲360余场次。区委文明办、区民政局、区农业农村局等部门,根据工作实际,采取“宣讲+文艺+互动”方式,开展了“崇德向善 文明渭滨”“移风易俗宣讲”,抵制高额彩礼劝导、移风易俗教育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各镇村常态化开展了先进典型评树活动,推荐评选了“渭滨好人”“好媳妇”“好婆婆”等先进典型,充分发挥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人物、最美家庭等榜样力量,通过道德讲堂、道德楷模榜、村级大喇叭、农民夜校等形式讲述身边榜样故事,使周边群众做有比较、学有榜样。突出抓好机制建设。充分发挥“一约两会”(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在移风易俗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各镇村按照村规民约要求建立婚丧事宜报备制度,积极推进农村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督促广大群众自觉遵守践行,不定期收集民情、听取民意,确保约定条款能落地、可执行。尤其是高家镇高家村,在村党支部的指导下红白理事会成员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以村规民约为基础,制定红白理事会章程,统一全村红白事办事标准,消除了互相攀比的现象。村党支部将村上可以容纳400人左右的大礼堂翻新装修,添置各类设备,为村民婚丧嫁娶提供免费场所,不仅节省了村民开支,而且拉近了党群关系、邻里关系。该村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人情往来负担沉重的现象已逐步遏制。全区各村红白理事会先后为农民提供红事53起,按照以往平均的标准,为群众节省资金21万元,白事33起,为群众节约资金12万元。
“时时记心间” 确保移风易俗工作常态长效
移风易俗是一项系统工程,包含多方面的工作内容,涉及千家万户、社会各个方面。整合阵地资源,成立服务队伍。各镇充分整合了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党群服务中心、文化大舞台等场地资源,建立理论宣讲、文化文艺服务、科学普及、扶贫助困等具有渭滨特色的“‘渭’您服务”志愿服务队伍,在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设立学雷锋志愿服务站,常态化开展普法文艺宣传、农民丰收节、庆祝“我们的节日”等系列文明实践活动,积极回应群众需求。建立服务清单,落实销号制度。通过村民议事会、入户走访、线上征集等方式收集汇总便民服务、文化活动等群众需求,将“需求清单”转化为办实事“便民清单”,逐一落实、逐条“销号”,使婚俗文化与文明新风交织相融,让美好生活与文化民俗“双向奔赴”。搭建宣传阵地,助力文明风尚。在开展移风易俗工作中,全区各村建好管好用好了农家书屋、村广播室、文化活动室、文化活动广场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建文艺文化活动团队,各类活动精彩纷呈。全区成立了网评员队伍,其中村级网评员有80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传播移风易俗工作中好的做法和经验,助力“六进三创评三融入”工作扎实深入开展。
编辑:刘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