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80004
陕公网安备 61030302000057号 陕ICP备06006751号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0917-3376965 邮箱:baojijb@126.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手机举报app下载 网站自律管理承诺书 涉企举报专区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0
188bet金薄宝 联系电话:0917-3376965 邮箱:bjnews@163.com
(188金宝搏手机app 惠耀辉)刚参加完陕西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培训的王宝平,马不停蹄地从浙江赶回陇县,一头扎进自己的香菇大棚,他心里着急。一方面,这两天正值香菇菌袋刺孔通风的关键期,他放心不下;另一方面,在浙江大学半个月的学习,让他看到了自己在大棚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不足,他要腾出时间“补课”。
今年44岁的王宝平,已投身香菇种植产业12年,先后被评为“中组部·农业农村部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班优秀学员”“宝鸡市优秀职业农民”“宝鸡市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是名副其实的香菇种植“老把式”“田秀才”,在香菇产业发展的道路上,王宝平用自己的智慧,一次次将挫折转化为机遇,用汗水书写了属于自己的新农人奋斗篇章。
2011年,一次机缘巧合,原本对香菇种植一窍不通的王宝平,和朋友一起创办起农业合作社,也将自己的人生命运与香菇种植联系在了一起。
事非经过不知难,搞农业第一难便是资金。农业产业投资周期长、见效慢、市场波动大,香菇种植更是代表产业。创业初期,王宝平和朋友将全部身家投入到香菇种植中来,可这些投入仅能够维持园区建设,想要进一步发展,资金便是个大问题。
“创业初期,光是人员工资都是一大支出。”王宝平说,在用工的高峰期,有160余人在园区工作,每个月光人员工资就得几十万。
合作社发展缺资金,王宝平想方设法从银行贷了30万,又从亲戚朋友处借了近100万。“刚创业那两年,一睁眼就想着是不是哪笔借款要到期了,实在困难了再找朋友借钱,拆东墙补西墙。”王宝平说,即使再困难,他也未曾想过放弃。农村出身的王宝平,骨子里有一股不服输的拼劲。
2014年,园区聘请了外地的两名技术员进行技术指导,那时的王宝平在种植香菇上也是个“门外汉”,本想着跟技术员学习技术,谁知一场巨大的风险在等着他。
那年,园区生产了一批菌袋进行养菌。因为经验不足,在养菌装袋进行到第22天左右,工人们突然发现菌袋里长出了绿霉。绿霉污染是对香菇产量和质量危害较严重的一种病害,严重的情况下还会造成香菇菌丝体或子实体生长不良或死亡。
王宝平发现情况后,立马向技术员寻求帮助,可这时才发现,园区的两名技术员早已收拾了铺盖,不见踪影。此时,园区已灌装21万袋菌袋,上百万的投资即将打水漂,王宝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不甘心,想自己再试一试,便动员工人们将21万已装袋的菌袋倒出来,回炉再灭菌、再装袋。
那段时间,王宝平搬来家里的折叠床睡在大棚,吃住在园区。整整41天,王宝平像守护自己刚出生的孩子一样精心守护着新装袋的菌丝。
所有的付出都会有收获。在王宝平的不懈努力下,那一批菌丝成功生长,成活率达96%。也正是靠着这样不放弃、不服输的努力,王宝平自学成才,取得《高级职业农民证书》,成了陇县香菇种植的领头人。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命运总是眷顾不懈努力的人,2017年,王宝平和朋友合作创办的香菇种植合作社经过多年努力,慢慢步入正轨。这一年,一位西安老板看中合作社优良的香菇品质和香菇产业良好的发展前景,注资400万,用于园区建设与发展。也正是这一年,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为香菇产业赋予了更多机遇与使命。
作为土生土长的陇县人,王宝平想着为乡亲们做些好事实事。脱贫攻坚开始后,镇村干部多次上门与王宝平他们商议产业帮扶举措。在多次沟通中,王宝平发现,国家给予每户贫困户5万元的产业贴息贷款,这5万元看似不少,但对于缺技术、缺门道的贫困群众来说,却是“老虎吃天无从下爪”。再加上贫困群众有一部分是老弱病残行动不便,如何最大发挥政策优势,将阶段性“补血”转变为长期性“造血”,爱思考的王宝平在产业搭载上动起了脑筋。在多方学习研究、多次对照扶贫政策后,王宝平他们利用香菇基地的技术和产品优势,探索出了“借袋还菇”的扶贫模式。
“借袋还菇”的扶贫模式是,园区为有能力、有发展食用菌意愿的贫困户,免费提供生产大棚、技术培训和水电。所谓“借袋”的“袋”,是指生产香菇用的菌袋;经培训技术合格后,园区把生产菌袋“借”给贫困户,让贫困户在园区从事香菇生产。所谓“还菇”,就是在香菇成熟采摘后,不论市场价钱高低,园区都以保底价回收贫困户生产的香菇,确保贫困户丰产、增收。
当年,王宝平所在的香菇基地用产业扶持资金作为股金入股分红,每户入股5000元,每年按照不低于股金的7%分红,每户每年可分红350元。有1361户贫困户每年能收到产业分红款。并且,每年吸纳贫困户进园区打工,月工资1800元,户均年收入2万元,让贫困户通过打工实现增收。
此后,“借袋还菇”经验和模式在陇县复制推广,带动全县7镇16村组织发展食用菌产业,建成3100万袋种植基地,食用菌产业跃升为陇县县域特色“拳头”产业。
香菇是好气性菌类,对种植环境要求较高,菇房周围环境更是要求无有害气体、废水和垃圾污染源。因为常年种植香菇的缘故,王宝平对于环境的变化特别敏感,这一点也体现在他对香菇品质的要求上。
一次,在做常规的菌袋抽样检测中,王宝平发现香菇的二氧化硫含量偏高。当时,抽样的二氧化硫含量其实是在允许范围内,但王宝平却对这一不稳定的情况高度关注,因为在他看来,稳定的检测数值是一个合格产品应该具备的最基本要素,如果造成数值变化的源头不找到,可能会影响之后的生产,甚至产品质量。
较真的王宝平开始全流程查找这一问题源头。刚开始排查时,他怀疑是灭菌烘干的工艺存在问题,因为自己的菌袋灭菌炉使用煤炭加热,于是王宝平便将加热用的煤炭换成木材后进行取样,可菌袋中的二氧化硫含量数值并没有变化。万般无奈下,王宝平尝试用家里的吹风机对菌袋进行烘干灭菌,可二氧化硫含量的数值还是没有变化。问题到底出在哪?正在一筹莫展之际,他想到了院子里新打的一口水井。
最终经过反复验证,发现是新打的水井中地下水的二氧化硫含量偏高,而香菇大棚的用水正是来自于这口井。在发现问题后,王宝平第一时间更换了浇灌用水,菌袋二氧化硫含量也恢复到了原本的数值区间。
对质量苛刻要求、对问题较真排查,正是王宝平这份倔劲,让他生产的香菇收获了一大批稳定客户,先后销往四川、山西、河南、甘肃等省份。从2018年开始,王宝平生产的鲜菇还通过全程冷链发往韩国,成为西北五省第一家出口韩国的鲜香菇。
如今,从浙江学习归来的王宝平又投入到新一年的生产中。谈起乡村振兴,王宝平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事要做,他想依托自己的合作社向更多的基层群众传授香菇种植技术,同时积极争取省市财政资金,提升合作社种植、生产销售等配套设施,将自己的合作社打造成群众致富的“播种站”,带领更多乡亲们通过种菇增收,共同富裕。
编辑:贺雅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