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宝鸡之宝>正文

2023年第一季度“宝鸡好人”系列事迹展播丨朱培娟:让爱在奉献中闪闪发光

发布日期:2023-06-09 17:19:08 阅读量:3162

朱培娟,女,1971年3月生,中共党员,陇县儿童福利院院长、小学高级教师。她曾先后被评为县、校级能手、市级骨干教师。荣获“陕西省十佳春蕾园丁”称号。


image.png

“你们会理解我的”

2007年5月,由陇县慈善协会募集善款建成的“陇州孤儿院”(现陇县儿童福利院)在美丽的千河畔落成,36岁的朱培娟担任了儿童福利院负责人。面对所有人的反对和质疑,朱培娟只淡淡的说了一句话:“你们会理解我的。”

image.png

刚开始,儿童福利院是民办性质,没有固定的资金支持,作为院长的她,不但要管理好日常事务,还要向社会各界宣传、募集善款。她一个人上西安、去宝鸡,跑企业、进工厂,遭受了很多人的质疑,甚至被别人当成了骗子,但她始终没有放弃,风雨无阻。随着对福利院的不断宣传,一些企业、爱心人士慷慨解囊,纷纷捐款捐物,使孩子们的生活,衣食学用有了着落,她又从硬件设施上着手,带领爱心妈妈和孩子们,联合爱心志愿者绘制卡通壁画,美化环境。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儿童福利院绿树成荫、鸟语花香,2009年被市政府命名为园林式单位。

image.png

“我要对得起这一声声'妈妈′”

朱培娟一心扑在这些孤儿身上,孩子吃饭,她是炊事员;孩子睡觉,她是保姆;孩子学习,她又是老师;孩子有心理障碍,她就是母亲,用母爱抚慰孩子们受伤的小心灵。在她的随身笔记本上,随手翻开,最让人感动和佩服的是连哪个孩子对哪种药物过敏,穿多大鞋码,这样细微的事情都记的非常清楚。12岁的孤儿郭会文经常流鼻血,一流起来口鼻出血,为了根治,她带孩子去宝鸡、赴西安,经过无数次的治疗,孩子现已痊愈。2009年12月的一个晚上,她查宿舍时发现几个年龄较大的男孩不见了,她不顾严寒骑着自行车到处寻找,下半夜她和两名同事终于在某网吧找到了,她急哭了,孩子们既愧疚又感动,也哭了。经过此事,她争取多方支持,为院里装上了电脑并接通了网络,安排专人指导孩子们在规定的时间上网查资料、学习。“5.12”地震期间,她舍小家顾大家,日夜和福利院的孩子们一起待在防震棚达一个多月;三年疫情期间,她总是以身作则、统筹安排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儿童福利院孩子从始至终零感染,她用爱筑牢疫情防线,用心守护儿童安全,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民政人的初心和使命。

image.png

“孩子的成才是我最大的幸福”

朱培娟对院里的爱心妈妈团队不止一次说过:“孩子的成才是我们最大的幸福”,她的心思,与她日夜厮守的同事们深深地懂得并铭记于心。

针对孤儿教育的特殊性,她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引导感化孩子,与爱心人士共同组织孩子们去北京、上海、广州、西安、宝鸡等地参观学习交流、参与公益组织活动,参观大学校园;并邀请大学生志愿者来院互动,一起做游戏、一起谈心、辅导学习等,激发他们学习成才的积极性;为了消除孩子们的自卑感,她都能以母亲的名义亲自参加孩子们的家长会,并经常与老师交流沟通,了解孩子们的学习和在校表现情况,让院里的孩子和其他孩子一样在同一片蓝天下阳光成长。在她的不懈努力下,院内先后有27名孤儿考上大学,10多名孩子上了技校,3名孩子光荣入伍,2名孩子高校毕业考入事业单位,他们都成为了业务骨干,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2008年,陇县儿童福利院被评为“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2020年11月荣获市级“文明单位”称号。

“福利院的孩子更需要我”

她为了这些孩子们,放弃了到杨凌工作、和家人团聚的机会,只身一人在孤儿院忙碌,常常几个礼拜回不了家,丈夫有怨言、儿子长期见不着妈,她只能委婉告诉丈夫和儿子:“福利院的孩子更需要我。”她的父亲突发急病,住院长达两个多月,因为工作没能一直陪伴在老人身边,后来老人不幸病逝,每每提起此事,她总是泪流满面的说:“这是我终生的遗憾!”

image.png

十几年来,陇县福利院先后有近50名孤儿长大成人,走上了自食其力的生活道路,但他们忘不了他们的“院长妈妈”,每每这个时候,她总说这是她最幸福的时刻。因为每个孩子发给的信息,开始都是“亲爱的妈妈”、结尾总是“您的儿子(女儿)”,这是她不断前行和努力的动力!她以特有的胸怀、博大的母爱为孩子们支撑起了“半边天”。她无怨无悔地付出着自己的心血和汗水,以标准化建设、专业化服务、规范化管理,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温馨快乐的成长家园。(宝鸡市委文明办)

编辑:王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