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无处不在,188金宝搏手机app 给你最好的!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本地>正文

在宝鸡,遇见苏轼

发布日期:2024-07-12 11:22:44 阅读量:2221

大河奔流,江山如画

7月12日上午

宝鸡融媒、顶端新闻等

全国九家党媒联动开展

《寻路苏轼》大型直播

多地苏轼遗迹、纪念园同屏互动

穿越千载,寻路苏轼

image.png

当直播行至位于宝鸡市凤翔区的东湖景区时,聆听着主持人和景区工作人员的介绍,热情的网友们纷纷点赞留言,感慨东湖之美,感怀苏轼的文学风尚和为民情怀。

此次《寻路苏轼》大型直播除宝鸡融媒、顶端新闻、眉山日报、潮新闻、开封日报、诸城融媒、惠州日报、儋州融媒、黄冈日报九家党媒参与外,新华社瞭望周刊、大河报、山西日报、南阳网、三湘都市报、天眼新闻、看度新闻、精彩台湾等全国37家媒体也参与其中,直播热度持续高涨。据统计,央视频、爱奇艺、优酷等平台上的总播放量达83万。

1720772442674461.jpg

那么

在宝鸡

苏轼有哪些故事?

苏轼文化又是如何传承发展的呢?

苏轼和凤翔的交集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是我国北宋著名文学家,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具有深厚造诣。宋仁宗嘉佑六年(1061年),时年二十六岁的苏轼通过科举,以大理寺评事赴凤翔府签书判官,这位笑傲官场的千古英雄便是从凤翔这片黄土地,迈开了出仕的第一步。

图片

凤翔是苏轼人生中不可忽略的地理坐标,这里是苏轼接受政治历练的第一站,也是他数百首(篇)诗文的创作福地,还是他官榷与民、仁爱佳话流传的地方。在凤翔,苏轼留下了《喜雨亭记》《凤翔八观》《凌虚台记》《凤鸣驿记》等知名篇章,也留下了东湖等颇具人文魅力的景点。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这是公元1062年,苏轼初仕凤翔府时写给弟弟苏辙的《和子由渑池怀旧》一诗中的千古名句。从25岁入仕到64岁去世,苏东坡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里”,最后的时光是在海南儋州度过。

除了西湖 苏轼还在凤翔修建了东湖

在凤翔,有一座园林因苏轼而成名,那就是东湖。

图片

东湖,古称“饮凤池”,位于凤翔县城东南,是在宋嘉祜七年(1062年),苏轼任凤翔府签书判官时,藉“饮凤池”,挖掘疏浚,扩池而成,引城西北角凤凰泉水注入,种莲植柳,建亭修桥,筑楼成阁,并因地处城东取名东湖。东湖与闻名与世的杭州西湖南北遥望,皆因苏轼而名,人们称之为“姊妹湖”,有诗曰:“东湖暂让西湖美,西湖却知东湖先”。

位于东湖北门外的苏轼文化休闲广场,修建于2006年,占地约3000多平方米,中央为大型雕塑苏轼的“酹江月”。雕塑取意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长10.1米、高3.2米。雕塑的主体人物苏轼依靠在青山翠绿之中沐浴着日月的光辉,胡须与浪花相融一体,放眼大江东去,一幅胸怀古今、心系苍生、若有所思的神态。雕塑背面,分别雕刻着苏轼在凤翔任职期间修渠引水、秉公执法修建东湖等典故。

图片

喜雨亭是东湖最为有名的景点之一,为苏轼所修,原址凤翔府内,后搬到凤翔东湖。宋嘉佑七年春,逢大旱,作为府判官的苏轼,按照当时的习惯,必须代替太守四出求雨,“上以无负圣天子之意,下以无失愚夫小民之望”,奔走于山川之间,颇为辛苦。他眼看着“五日不雨则无麦,平日不雨则无禾”的可怕景象就在眼前,不由日夜焦虑。正在这时,冬天忽然降下甘霖,而且是“一雨三日”,消灭了旱象。有了这场喜雨,人们喜形于色。这时,苏轼的亭子也正好建成,就以“喜雨”作为亭名,而且还写下了著名的散文《喜雨亭记》。喜雨亭迁入东湖之后,成为游湖人的必揽之胜、必看之景。

此外,位于东湖内的君子亭、宛在亭、春风亭等景点,都与苏轼息息相关。

成立苏轼文化研究会 宝鸡苏轼文化研究进入新阶段

为挖掘、研究、推广宝鸡苏轼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化利用优秀名人文化,2023年11月18日,宝鸡文理学院、市社科联、凤翔区东湖管理处等单位相关工作人员及孟改正、霍彦儒等我市文化学者、苏轼文化爱好者齐聚一堂,共同成立了陕西省首家苏轼文化研究会——宝鸡市苏轼文化研究会,为宝鸡地区的苏轼文化研究搭建了平台。

苏轼文化研究会成立后,致力于在苏轼文化学术研讨交流、苏轼与宝鸡地方文化社会普及、苏轼历史文化遗迹考察等方面,开展更深入的研究宣传工作、更丰富的文化活动,以提升宝鸡苏轼文化品牌影响力。(素材来源:凤翔区人民政府、凤翔区融媒体中心、宝鸡日报)

17207...

编辑:贺雅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