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无处不在,188金宝搏手机app 给你最好的!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本地>正文

宝鸡陈仓区:五名职业农民种三万亩地

发布日期:2024-04-08 11:45:07 阅读量:2885

5个人管理3万亩农田,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如今却在宝鸡市陈仓区慕仪镇齐西村变成了现实。

这里有一个现代化的家庭农场——齐垂孝家庭农场。该农场流转土地自种粮食800亩,还托管了周边村民约3万亩农田,成为当地数一数二的种粮大户。

“去年种粮净收入达60多万元。眼下,我们正打造粮食种植全产业链。”4月3日,宝鸡市最年轻的高级职业农民、齐垂孝家庭农场负责人齐昆说。

这个实现了农田增产增收的家庭农场,成功有啥秘诀?

“草台班子”逐浪潮

4月3日,走进齐垂孝家庭农场,几架植保无人机腾空而起,不一会儿就完成了眼前麦田的喷防任务。“每台植保无人机一天能为800亩农田喷药施肥,成本比人工喷防至少低一半。”齐昆说。

尽管只有28岁,齐昆却是一员农业“老将”。9年间,从农业机械使用,到土壤酸碱度测试、病虫害防治,他在现代农业的“田间课堂”中练就了一身真功夫。

“老一辈人种田太辛苦了,我希望通过现代技术的应用为种田减负。”齐昆说,他已经熟练掌握各种农业机械的操作方法,研发的“收割机割台改造技术”获得了国家专利。去年9月,在农业农村部举办的家庭农场相关工作会议上,齐昆作为优秀代表发了言。

作为“农二代”,齐昆走上种田这条路,和他的父亲齐垂孝有很大关系。

2014年,在外地当了多年农机手的齐垂孝回到村里,打算搭起“草台班子”,发展家庭农场,进行规模化粮食种植。“在青海,我看到有人托管上千亩青稞,经济效益可观,这给了我启发。”齐垂孝说。

农民把地看得重。一开始,没有多少人放心把地交给齐垂孝种。于是,他就流转土地,把自己的地当作试验示范田,决心种出成果让大家看看。

“第一年就获得了丰收。大家看我有农机经验,再加上对我人品比较认可,就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把农田交给我托管。”齐垂孝说,农场起步规模只有360亩,如今托管的土地面积约3万亩。

齐昆对现代农业的钻研,加上其父亲多年的务农经验,为齐垂孝家庭农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后来,他们托管的土地越来越多,齐昆的妈妈王建化、姐姐齐叶叶、姐夫姚云升,也加入到了家庭农场的经营中。

平衡规模与效益

种地不容易,靠种地赚钱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只有赚到钱,种粮事业才能更好地持续下去。齐叶叶是家庭农场的会计,姐弟俩每天都要算账。

“我认为,经营农场最重要的是找到实现最佳规模效益的平衡点。根据农场设施设备、劳动力等实际情况,我们将农场的规模控制在流转自种土地面积不超过1500亩、托管服务土地面积不超过4万亩的范围内。”齐昆说。

齐叶叶给记者算了笔账:“每年收小麦、种玉米的茬口期也就十多天,如果自种面积超过1500亩,农场现有的农机具就不够用了,不仅需要增加设备投入,还有可能因为错过最佳农时导致产量降低、整体效益下滑。”

家庭农场要想获得持久的发展,离不开精打细算。农机作业能力、农场劳动力与种植面积要匹配,任何一方面的失衡,都可能造成损失。

“我们的劳动力主要是家庭成员,农忙时需要雇一些临时工。现在农忙时节招人难,如果自种面积太大,人手又不够,就会导致收获不及时出现芽麦,或无人捡拾麦穗形成较大的机收损失。”齐昆说。

对于托管服务,齐昆有自己的想法。他认为,在最佳的时期,干最有效的活,才能实现家庭农场的节本增效。

“托管服务并不是面积越大就赚得越多。比如,小麦条锈病从前期出现到大面积传染也就一周时间,农场现有机器设备和作业人手在一周内完成4万亩以上的飞防服务是比较难的。”齐昆说,“也有人建议可以多请一些无人机飞手、多上一些无人机,扩大服务面积。但是,我觉得盲目扩大规模存在管理和服务质量风险,反而会限制农场发展。”

寻找发展新突破

“大家好,我是在宝鸡种地的‘90后’女娃齐叶叶。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惠农消息,以下我点到的这些村子,今年你们地里的小麦打药大家不用管了,由我们的无人机植保团队作业完成。”3月14日,齐叶叶在抖音上发布了一条视频,有500余人点赞。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成为新“农具”。2018年,在外工作多年的齐叶叶选择成为一名职业农民。她业余时间录制短视频推广农业知识,吸引了一大批粉丝。

大学毕业后,齐叶叶在浙江一家企业从事物流管理工作,后来成为相关业务的负责人。回家种地,有人觉得对齐叶叶来说屈才了,但齐叶叶并不这样认为。

“种好地的门槛其实并不低。现代农业是趋势,需要运用科技手段,才能实现增产增效。”齐叶叶说,相比老一辈,年轻人对新事物的接受度更高,能以科学的方式更好种田。

通过互联网,齐叶叶结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新农人”,还有来自西安、咸阳等地的农业创业者前来取经交流。齐叶叶姐弟也时常出去授课,分享现代农业管理经验。

齐叶叶的丈夫姚云升,凭借严谨踏实的做事风格,获得了乡亲们的认可。“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把地交给我们托管,全程托管的比例也逐年提升。”姚云升说。

“我们的托管服务还在不断优化,力争让更多村民放心当上‘甩手掌柜’。”姚云升介绍,对于常年外出务工村民家的地,从小麦播种、管理,到收割、售卖,他们全程负责,最后将粮食收入用微信转给村民,让他们感到省心高效。

“我们将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守牢全镇4.9万亩耕地红线,全力支持家庭农场健康发展,加大土地流转、托管力度,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全覆盖,稳面积、提单产、防灾害、优服务,确保粮食丰产增收。”慕仪镇党委书记李喜科说。(陕西日报)

编辑:李雪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