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本地>正文

宝鸡:“三无”小区“面子”新了“里子”实了

发布日期:2023-11-09 08:56:09 阅读量:2632

废弃的锅炉房成了集学习、休闲为一体的多功能活动空间;原本杂草丛生、路面坑洼不平的院落变得干净平整;原来的“三无”小区,现在有党组织、有居民自治组织、有物业……10月31日,记者在宝鸡市凤翔区城关镇南环路社区同心苑小区采访时看到,这个老旧小区仿佛实现了“逆生长”,不但“面子”新了,而且“里子”实了。

不仅是同心苑小区,宝鸡市的很多老旧小区都发生了这样的变化——道路硬化了、外墙翻新了,有的还新装了门禁等安防设施。一系列改造,让群众的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宝鸡市把城市基层党建引领“三无”小区治理作为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的基础工程,紧盯“三无”小区治理薄弱点,从自治管理、环境整治、便民服务等方面对小区进行全方位改造提升,建设“平安型便利型美丽型幸福型”社区,让“三无”小区旧貌换新颜。

微信图片_20231109085427.png

(11月3日,宝鸡市陈仓区中街社区党总支在西街小区召开“红管家”院落治理议事会,协商制定小区自治管理规约。刘居星摄)

强引领 建好治理主体

宝鸡市金台区瓦场街社区建华巷77号院已经30“岁”了。该小区是原宝鸡市棉麻公司的家属区,自从公司不复存在,该小区一直处于无人管理状态。

去年,瓦场街社区党总支牵头在小区成立了院落联合党小组和院落联合自治委员会。针对小区管网改造、屋顶漏水等问题,院落联合党小组和院落联合自治委员会通过召开“板凳会”,与居民代表讨论出维修方案,随后筹集资金2万余元,有针对性地对小区进行了维修。

一年来,院落联合自治委员会动员居民集体动手整理杂草,彻底清理卫生,协商维修自来水管道,让77号院焕发了生机。

没有“主心骨”就难以实现“治理优”。“我们将开放式的‘三无’独栋楼院划入4个网格中,在每个网格中建立院落联合党小组,把小区治理问题交由院落联合党小组与居民代表讨论解决,实现了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办。”瓦场街社区党支部书记纳宝华说。

在“三无”小区治理中,宝鸡市健全“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组织体系,建立“三无”小区党支部120个,将686个“三无”小区全部纳入网格党组织管理。

建机制 激发自治活力

在宝鸡市渭滨区经二路街道渭工路小区,大树下是崭新的健身器材,平整的道路两侧是新划的停车位……这一曾因治安乱被挂牌整治的小区,现已变成远近闻名的“最美小区”。

70多岁的居民刘宝清见证了小区改变的全过程。“前几年,政府对渭工路两侧的老旧小区进行全面提升改造,通过统一设计规划,打通了我们附近几个小区,把8个独立院落整合为一个较大型院落,大大改善了大家的居住环境和居住体验。”刘宝清说。

硬件上去了,管理和服务怎么跟上?

经二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张璐介绍,该街道率先在省内注册成立“我帮你”(581)院落服务合作社,在试点小区推动社区化物业服务,把院落内的党小组、自治小组、院落“达人”等多方力量拧成“一股绳”,形成自治组织自管、合作社协管的院落治理模式。

“‘我帮你’(581)院落服务合作社现在通过直管小区、培育协管自治组织、财务托管等方式,为40个小区提供基础物业服务。”张璐说。

在积极引入市场化、专业化物业企业的同时,宝鸡市还对部分“三无”小区进行“拆墙扩院”,协调就近的国有物业企业对之进行“辐射管理”;针对145个零散楼栋,各社区以治理网格片区为单位,无偿或低偿为之提供兜底物业服务;针对不具备市场化运作条件的572个“三无”小区,各社区组织居民或业主成立自治小组,通过适当收费、用好小区公共收益,落实了基础性物业服务,实现了“三无”小区物业服务全覆盖。

聚合力 强化治理保障

“以前,有个啥事经常找不到小区工作人员,现在,党员成了群众的‘服务员’。我们一遇到事情,来报到的党员就接过任务,替我们操心,很快就能解决问题。”10月31日,宝鸡市陈仓区西街小区居民张永强指着小区一处陡坡旁边的扶手说,“你看,这些爱心扶手就是市自来水公司的党员帮忙安装的。我们再也不用担心下雨下雪天上下楼梯的安全问题了。”

去年,宝鸡市健全完善“双报到”工作机制,开发宝鸡“双报到”线上程序,构建“征集、接单、服务、评价、反馈”闭环管理模式。126个市直单位“一对一”包抓社区,带动2751个基层党组织及8.3万名在职党员、公职人员、志愿者到社区报到,采取“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党组织和报到人员接单”模式,为“三无”小区提供环境整治、政策宣传、矛盾调解等各类志愿服务,实现了群众需求与服务资源的良好对接。

同时,宝鸡市健全一线问需、承诺践诺、群众评议工作机制,征集确定民生服务事项1910条,整合职能部门、“双报到”单位、驻区单位党组织资源,划设停车位、建充电桩、配置健身器材,累计建成小区(网格)党群服务站261个,为党员群众提供“家门口”的协商议事、学习休闲场所。(陕西日报)

编辑:贺雅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