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本地>正文

“中国网事·感动2023”!请为宝鸡7名候选人投票!

发布日期:2023-11-03 15:09:50 阅读量:2757

11月3日

“中国网事·感动2023”

四季度暨年度网络感动人物评选

正式启动

0034c2ttly1hjhr2d3j4tj61hc0u0hdt02.jpg

将从60位(组)“感动人物”候选人中

评选产生10位(组)年度人物

宝鸡籍候选人有7位

分别为

WS08-“践行诚信”赵来发

WS17-“大山深处的独臂老师”戚国敏

WS24-精心呵护患渐冻症母亲的“00后”男孩杨志洋

WS36-“带领乡亲把致富路越走越宽”宁广红

WS43-“文明诚信践行者”姚海艳

WS55-“80多个孩子的妈妈”朱培娟

WS60-“‘兵心’永不改的‘武教头’”杜广富

赞.gif

本次评选网络投票时间为

11月3日10时至11月21日11时

投票期间

每个IP每天可投1次

1次最多10个候选人

同一候选人每个IP每天可投1票

投票方法

下箭头.gif

1.复制链接到浏览器进入投票页面。

http://www.news.cn/gongyi/zt/zgws/2023zgws04tp/index.html

2.点击“选择”按钮。

选择编号WS08-赵来发;WS17-戚国敏;WS24-杨志洋;WS36-宁广红;WS43-姚海燕;WS55-朱培娟;WS60-杜广富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3.点击“提交投票”按钮,投票完成。

image.png

候选人先进事迹

下箭头.gif

“践行诚信”赵来发

赵来发,男,1949年2月生,中共党员,陕西省千阳县南寨镇三合村村民。

2003年,赵来发的儿子赵利科不幸患淋巴癌,为给儿子治病,他花光了所有积蓄,左邻右舍听闻他家的事情,自发为其筹集医疗费五十多万元。2007年,赵来发遭遇车祸,导致双腿残疾,但他依然悉心照顾儿子,在轮椅上完成苹果果品修剪、套袋。2008年他的儿子病故。2010年,厄运再次降临,赵来发又发生车祸。当初借给赵来发几千几百的亲朋好友也动了恻隐之心,让他照顾好自己,借款一笔勾销。赵来发却不“抵赖”,一个人可以没有健全的身躯,但不能没有一个守信崇正的气魄。他省吃俭用,十多年里几千几百还清了五十多万债务。赵来发自强自励、诚信还债的感人事迹被口口相传,多家媒体相继报道了他的事迹。

“大山深处的独臂老师”戚国敏

6岁那年,戚国敏因一次脑外伤落下二级肢体残疾,致使他的右臂失去知觉,不能动弹,右腿行动不便。身体的残疾未能阻挡他求知的脚步,反而让他更加刻苦求学。1986年,戚国敏高中毕业后,先后两次参加招工考试,均以优异成绩进入面试环节,却因为体检不过关被拒之门外。当时,农村小学教师缺乏,他毅然到离家十几里外的村小担任代课教师。

他非常热爱这份工作,暗下决心一定要让家乡的孩子走出大山。为了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和学生的成绩,他克服身体不便、工作繁重、家庭负担重等重重困难,通过自学考试获得专科学历。在此期间,他不仅从未降低对工作态度的要求,不曾耽误学生的一节课,还牺牲了无数的节假日。工作期间,曾因旧伤引发严重脑梗需手术治疗时,他却心怀学生选择保守治疗。戚国敏爱生如子,为了山区学生能够读上书,他拖着残疾的腿走遍了各个村对学生进行家访。教学中,戚国敏不仅言传,更是一次次揭开伤疤“身教”,告诫学生“知识能够改变命运”,激励孩子刻苦学习。

戚国敏自1986年9月踏上了三尺讲台,一站就是37个寒暑,他毫不顾及身体的残疾,以顽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扎根山区基层教育,恪尽职守,忘我工作,书写了人生的精彩篇章。

精心呵护患渐冻症母亲的“00后”男孩杨志洋

2011年,杨志洋十岁,他的母亲被确诊为渐冻症,渐冻症是一种罕见病且尚无特效药,随着时间的推移,母亲的病情逐渐加重导致生活不能自理,父亲一人扛起了家庭的重担。2020年杨志洋中专毕业,为了照顾母亲,他决定回家找个工作。他从事过散打教练、送外卖等相对自由的工作,闲暇时间他可以照顾妈妈的生活起居。后来妈妈的病情加重导致瘫痪,生活无法自理,语言功能也几乎丧失。他选择全职在家照顾母亲,帮妈妈刷牙洗脸喂饭喂水,帮助她上厕所、洗澡翻身,像照顾婴儿一样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妈妈。他用短视频记录着他和妈妈生活的点滴,原本只想让妈妈开心,却意外获得了广大网友的喜爱,现在他们也会直播,妈妈看着他在直播间与网友互动,常常会对着角落拍摄的手机微笑,这也为他们一家不幸的生活带来了一点甜,相信病魔不敌这世间的真情和爱。

“带领乡亲把致富路越走越宽”宁广红

2018年4月,宁广红放弃个人事业回到家乡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金河镇永利村当选村党支部书记。永利村地处台塬,干旱缺水,村民以种植小麦、玉米为生,产业单一、环境闭塞,这座风景如画的山村曾在全面小康的道路上“掉了队”。上任伊始,宁广红接手的永利村仅有一座简易的两层办公楼,村集体欠款达60多万元,办公经费紧张,队伍不团结,工作举步维艰。

既然当起了群众的主心骨,就要排除万难向前冲。没有办公经费,宁广红个人出资5万元用作办公经费;没有办公设备,宁广红将自己公司的空调、办公桌等物品搬进村委会,改善办公条件。为找准村里的产业发展方向,宁广红自费带领村干部外出考察学习,经过认真考察调研,立足村里实际,宁广红决定发展现代农业,他带领两委班子挨家挨户走访村民,讲述现代农业先进技术与本村旱塬耕地的差距,动员村民流转土地1600亩发展村集体产业。

永利村距离市区近,发展观光农业很有优势。多处考察后,宁广红依托临近市区的优势,紧抓长寿沟大桥贯通、全域旅游兴起的契机,把自身发展融入全市发展规划中,引进水气循环沙培技术发展设施大棚,建立了71亩水气循环沙培大棚种植圣女果、普罗旺斯西红柿、乳瓜等,打造了500亩五彩油菜和七彩鲜花花海,种植了1000亩珍珠枣油桃、700亩葡萄和200亩柴胡等,打造出集采摘游乐为一体的乡村休闲游产业园。

现如今的永利村3月赏桃花、4月观油菜花海,5月大棚采摘,6月鲜桃,8、9月珍珠枣桃葡萄,实现了两季有花、四季有果、时时瓜果香、季季采摘忙的幸福和美乡村景象;实现了农产品销售收入200多万元,吸纳村民就业40人,产业分红68.88万元,荣获省级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十大最美乡村等荣誉。

“文明诚信践行者”姚海艳

姚海艳,从事出租车驾驶服务工作6年来,始终坚持爱岗敬业、诚信经营、文明服务,是大家公认的“好的姐”“热心人”。

2022年7月10日上午,张先生的母亲突发疾病,急需大笔资金救治,张先生从银行取了45万元现金,乘坐姚海艳驾驶的出租车赶往宝鸡市987医院,到医院缴费的时候,却发现装有45万元现金的手包不见了!丢失了给母亲做手术的“救命钱”,张先生惊慌失措,就是想不起来到底丢在了哪儿。当他顺着原路寻找时,却意外发现,姚海艳正在医院门口焦急地等着他,张先生拿到失而复得的救命钱时,激动地不知道说什么好,急忙从包里拿出5万块钱,硬是要送给姚海艳,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但姚海艳婉言拒绝后驾车离开了。

“姚师傅救了我母亲的命,我太感谢她了”,姚海艳拾金不昧的义举张先生一直记在心里。10月12日,他专程来到姚海艳公司,送上了写着“拾金不昧、品德高尚”的大红锦旗,表达他对姚海艳的感激之情。面对媒体记者和张先生时,姚海艳微笑着说:“他丢失了这么多的现金,肯定很着急的,虽然我的收入不高,但不是我的物品,我一分都不能拿,都应该还给人家,这是我应该做的”。

除此以外,在文明交通引导、创文保障、防疫应急车队、爱心送考等志愿服务队伍中,每次都有姚海艳的身影,她在小小的出租车驾驶员岗位上,用实际行动传递着文明宝鸡的温情和感动,彰显着城市的文明与进步。

“80多个孩子的妈妈”朱培娟

朱培娟是陕西省宝鸡市陇县儿童福利院院长,也是一位母亲,但管她叫“妈妈”的孩子却有80多个。2007年以来,她一直在福利院工作,先后给80多名孩子当过“妈妈”。

2007年,由陇县慈善协会筹建的“陇州孤儿院”(现为陇县儿童福利院)落成,当时在陇县西大街小学任教的朱培娟被推荐到孤儿院当院长。刚听到这个消息,朱培娟也犹豫过,但看到自己年幼的儿子在身边撒欢时,她不禁想,那些失去双亲的孩子能在谁跟前撒欢呢?谁又能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担负起母亲的责任呢?现在有这样的机会,她为什么不能去实践“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古训呢?伴着旁人的不理解、不看好,朱培娟毅然放弃教师编制,坚定勇敢地挑起了给孤儿当“妈妈”的重担。

比起在学校教学生,在福利院给孤儿当“妈妈”要困难得多,加之福利院是民办性质,没有固定的资金支持,作为院长的她,不但要管理好日常事务,操心好几十名孤儿的安全,还肩负着向社会各界宣传、募集善款的责任。

刚开始那段时间,朱培娟风里来雨里去,到处做宣传、募集善款,她的诚信和执着感动了很多人,一些企业、爱心人士慷慨解囊,让福利院渐渐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孤儿大都是心灵受过创伤的孩子,如何治愈他们心中的痛?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让他们感受到爱,朱培娟提出了“虽非亲骨肉,依然父母心”的服务宗旨,努力把福利院办成孩子们的幸福乐园。这些年,她一心扑在孤儿身上,孩子吃饭,她是炊事员;孩子睡觉,她是保育员;孩子学习,她又是老师;孩子有心理障碍,她就是母亲。疫情期间,她时常日夜坚守在岗位,科学安排各项防疫措施,让孩子们从始至终“零感染”,周围群众纷纷称赞:“朱院长真是把这些娃当亲生孩子啊!”

给孩子以母爱,朱培娟还觉得不够,她更操心孩子的未来。这些年,她想方设法让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组织孩子去北京、上海、广州、西安等地参观学习,请大学生志愿者来院互动,辅导孩子学习,她本人作为孤儿的“母亲”参加学校家长会……这些做法让孩子们开阔了眼界、结识了朋友、消除了自卑感,渐渐融入社会。多年来,院内先后有27人考上大学,10多人上了技校,3人光荣入伍,2人高校毕业考入事业单位……

十六年如一日的付出,让朱培娟获得了“宝鸡好人”、宝鸡市“最美民政人”等荣誉称号。但朱培娟说,她最看重的是孤儿的那一声“妈妈”。

“‘兵心’永不改的‘武教头’”杜广富

2016年6月转业到陕西省宝鸡市眉县首善街道办工作的杜广富,始终牢记党员本色、践行初心使命,在平凡的岗位上赓续迷彩荣光。

服役12年,当了近十年班长和代理排长,杜广富深知部队需要什么样的兵。为了全面掌握本辖区适龄青年的准确数字,他利用各种机会,跑完了辖区21975家住户,建立了一整套详实完备的数据库。谁家孩子想当兵、哪家孩子符合条件、在哪所学校上学等,他都明晰在心。7年来,杜广富送走了189名新兵,其中32人在部队选改士官,6人考入士官学校,3人考上军校,58人立功受奖。

2021年6月中旬,大雨不断,渭河水暴涨,眉县境内防汛抗灾形势异常严峻,杜广富带领党员昼夜在渭河河道险段巡查。16日凌晨暴雨过后,首善街办北城壕灾情加剧,他第一个冲进积水最深的路段,用双手清理井盖上的淤泥杂物,再用撬杠把井盖掀开疏导积水,4个井盖被撬开,积水从敞开的井口流走,而他的双手鲜血直淌。

在宝鸡市四区八县的民兵应急连交替轮训中,他执教主训警棍盾牌术、防暴队形、押解与捆绑、手榴弹投掷、射击、综合演练等科目,动作精细熟练,训练扎实管用,演练逼真到位,被大家亲切称为“武教头”。他还被多所学校聘任为国防教育校外辅导员,自编学生国防教育教案,深受学生喜爱。

动动手指,

为他们点赞投票吧!

(来源:新华网、中共宝鸡市委文明办

编辑:李雪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