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80004
陕公网安备 61030302000057号 陕ICP备06006751号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0917-3376965 邮箱:baojijb@126.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手机举报app下载 网站自律管理承诺书 涉企举报专区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0
188bet金薄宝 联系电话:0917-3376965 邮箱:bjnews@163.com
近年来,宝鸡市委、市政府坚持把乡村旅游发展作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有力抓手,通过增强有效供给、丰富产品业态的途径,以及完善要素配置、推动产业升级的举措,高点定位、高位推动、高效落实。今年前三季度,全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811.6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33.22亿元,乡村旅游呈现质效双升的强劲势头。
紧抓设施完善,打造幸福支点。宝鸡市坚持“群众怎样方便怎么建、群众怎么方便怎么干”,以打造“十五分钟”公共文化服务便民圈为目标,加快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先后建成116个镇(街道)综合性文化站、1323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改造任务,修订完善公共图书馆、公共文化馆、镇(街道)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了市、县、镇、村“四级”全覆盖。该市积极做好经费保障,实施“1+N”公共服务管理模式,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趋于均衡,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紧抓惠民演出,共享文化盛宴。今年以来,宝鸡市着眼农村群众文化生活需求,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让群众享受实实在在的文化红利。截至目前,全市组织“戏曲进乡村”惠民演出1200余场,开展宝鸡民间锣鼓大赛、“三秦书月书香宝鸡”全民阅读月、第二十五届纳凉晚会等线上线下群众文化活动2000余场(次);创排精品剧目10余部,创作优秀剧本30余个,4个剧本荣获“戏剧中国”作品奖,3个剧本获省剧本评选二等奖,数量居全省前列;承办第九届中国秦腔艺术节宝鸡分会场活动,《祥云楼》获特别推荐奖;举办舞剧《青铜》巴黎线上专场展播,成功参演第八届丝路艺术节闭幕式,获优秀组织单位奖。
紧抓非遗保护,弘扬传统文化。今年以来,宝鸡市持续加强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形成了以“6项国家级、57项省级、565项市县级”为主要内容的非遗代表性项目体系,构建了以“1个市级非遗保护中心、21个市级非遗项目传习所、2个非遗陈列馆、12个国省级非遗生产性示范基地、5个省级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社会实践基地、19家省市级非遗工坊和534名非遗传承人”为主的非遗保护传承利用体系。宝鸡市还开展“视频直播家乡年”“非遗进景区、进商圈”等系列活动100余场;承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陕西省主场系列活动;《千阳县:创新传承西秦刺绣,打造群众增收好产业》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典型案例,六营村获评全国非遗旅游村寨,炎帝祭奠、西秦刺绣2个非遗项目获批国家非遗保护资金扶持,西秦刺绣(千阳太阳鸟非遗工坊)、凤翔泥塑(新明泥塑非遗工坊)入选全国“非遗工坊典型案例”,入选数量居全省第一;“鸡峰山的传说”等10个项目入选第七批省级非遗项目名录。
规划布局引领。宝鸡市结合全市乡村旅游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产业特色和人文历史,编制《宝鸡市“十四五”建设区域旅游休闲度假中心规划》《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制定出台《宝鸡市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行动方案》《关于推动全市县域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等文件,高标准绘制了产品打造、业态培育、产业转型的新蓝图。
政策保障引领。宝鸡市综合运用国家旅游发展基金、省级旅游建设专项资金、市级旅游类促产业发展基金等奖补政策,持续加大对规划编制、项目建设、宣传营销、业态培育等方面的扶持力度;认真落实助企纾困政策,搭建银企对接平台,组织金融机构深入镇村实地开展乡村旅游项目调研,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资乡村旅游项目、参与乡村旅游经营,为乡村旅游发展赋能聚力。市财政计划拿出上千万元,支持乡村旅游重点镇村、休闲街区、研学基地等项目建设。
环境提升引领。宝鸡市实施“三貌”提升、“三污”治理、“三治”结合、“三化”同步的“四个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农村改厕、电网改造、自来水工程、道路硬化和客车“两通”,深化镇文化站、村文化服务中心、农村文化广场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打造“一村一景”“一村一韵”乡村景观,夯实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该市以高分荣获第一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复核优秀等次。
开展重点镇村示范。依据《宝鸡市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行动方案》,宝鸡市以乡村旅游规模化发展、产业化推进、融合化创新为目标,梯次培养、纵深推进,高标准实施乡村旅游百村示范工程。目前,该市建成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5个、省级旅游特色名镇25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23个、乡村旅游类3A级旅游景区4个、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村70个,培育发展农家乐600多户、民宿300多家。
特色品牌示范。宝鸡市巩固发展省级特色旅游名镇、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成效,结合市、县、镇、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鼓励有条件的镇、村开展对标提升,不断完善设施、更新产品、提升服务;支持有条件的镇村创建A级旅游景区,陈仓区孙家村、金台区周家庄村建成3A级旅游景区,绿丰源成为宝鸡首个创建3A级旅游景区的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依托眉县汤峪镇汤峪村、太白县黄柏塬镇黄柏塬村等乡村旅游资源,建成太白山旅游度假区、黄柏塬景区等一大批优质景区。
典型案例示范。宝鸡市系统总结南由古镇、六营民俗村等乡村旅游发展经验,提炼推广“能人带村、农民主体、企业参与”模式。周家庄村、白云村乡村旅游领头人谭天成、齐永丽入选文旅部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项目。岐山县《做大“一碗面”经济 领跑乡村振兴开新局》、凤县双石铺镇《凤椒满山 文化飘香》、凤翔区城关镇六营村《“非遗+旅游”让凤翔泥塑魅力点亮幸福生活》成功入选陕西省首批乡村振兴典型案例,为全市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融入景区开发,打造“互补性”产品。宝鸡市充分发挥太白山、关山草原、九龙山等景区的辐射带动力,统筹景区扩容、新农村建设、易地搬迁,因地制宜引导眉县闫家堡村,陇县关山村,陈仓区南峪村、新民村,太白县杜家庄村等景区周边村发展“乡游、乡味、乡宿”等配套产品,开发以“山水田园、生态农业、村落民宅”为重点的观光产品,以“乡村民宿、乡村客栈、康养乡居”为重点的特色住宿产品,以“优质农产品、乡村风味、本土小吃”为重点的特色餐饮产品。
融入绿水青山,打造“后花园”产品。宝鸡市大力发展城郊乡村旅游,紧盯城市居民乡村生态、乡土文化、乡村艺术等休闲需要,围绕“生态后花园”“乡村会客厅”,打造胜利村西府里、周家庄村玉池公社、上川村日兆山谷营地等一批城市近郊乡村旅游点,迅速成为“接受乡村邀约、游览山水美景、体验乡土文化、品尝特色美食”的网红打卡地。
融入文化传承,打造“觅乡音”产品。宝鸡市以“寻觅乡音、品味乡愁、感悟文化”为主题,大力挖掘传统村落、乡村文物古迹、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乡村文化蕴藏的旅游价值,因势利导培育发展“遇见最美芳华”金台区周家庄村、“岭南长寿第一村”凤县永生村、“甘棠清风”岐山县刘家塬村、“西秦刺绣第一村”千阳县闫家村等一大批有特色、有内涵、有品位的乡村旅游村落,推出了“周秦文化寻根”“历史文化名人”“西府乡村民俗”等精品非遗研学旅游线路。
融入产业链条,打造“后备箱”产品。宝鸡市大力实施“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推动农产品、土特产、乡村非遗向旅游商品转化,建成两批19个旅游商品孵化基地,社火脸谱、“风情宝鸡”、铭文“中国”、秦花蜜泉等创意产品多次荣获中国旅游商品大赛和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金奖;岐山蒜香醋粉、陇县木桶土蜂蜜荣获陕西省旅游商品大赛铜奖;凤翔六营民俗村入选2022年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名录;千阳闫家村刺绣产品年产值突破8200万元。乡村旅游商品逐渐成为宝鸡市推动农村产业发展、补链延链强链的重要一环。
不负韶华争朝夕,奋楫扬帆正当时。宝鸡市文化旅游系统将持续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坚持用文化铸魂“富脑袋”、用乡村旅游“富口袋”,努力为全市乡村振兴发展作出更大的文旅贡献。(陕西农村报)
编辑:贺雅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