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80004
陕公网安备 61030302000057号 陕ICP备06006751号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0917-3376965 邮箱:baojijb@126.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手机举报app下载 网站自律管理承诺书 涉企举报专区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0
188bet金薄宝 联系电话:0917-3376965 邮箱:bjnews@163.com
市委政研室、市发改委紧扣中心,把改作风、抓落实体现在干事创业上,抓实抓好当前工作,以过硬作风助推全市高质量发展。
坚持目标导向,以发展之要精准谋划。紧紧围绕“一四五十”战略,对标对表《“十项重点任务”分工方案》,先后组织召开深改委第十七次会议、专班工作推进会、重点改革事项调度会、改革工作政党民主协商座谈会,审议改革方案,商议协商改革事项。121项改革任务和10项开放任务,均达到或超过时序进度要求。
坚持问题导向,以精准之策强攻难点。针对营商环境不优不佳等问题,聚焦“优化服务”抓改革。实施新一轮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完善“一站式”诉讼服务,实现“一网”可办率达到90%以上,“一门”集中办理率达到72%。“渭您服务”政务品牌获评全国“2022政务服务优秀品牌”,公共资源交易改革专题片《阳光交易在宝鸡》在央视播出。针对创新驱动力不足不强等问题,聚焦“转型升级”抓改革。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共征集重大项目43个,累计投资13.23亿元。凤香型酒城建设加力提速。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服务中心在宝鸡成立,陇县“两闲”(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改革试点稳步推进。红光沟航天六院旧址入选教育部“大思政课”工业文化专题实践教学基地名单。针对经济外向度不高不够等问题,聚焦“对外开放”抓改革。紧盯外贸企业、海外市场培育等关键改革举措,新增备案登记外贸企业98家,培育有实绩跨境电商企业7户,今年前三季度,宝鸡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创新高,完成进出口总值81.63亿元,同比增长32.34%,高于全国平均增速22.4个百分点。针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聚焦“服务民生”抓改革。10项社会关注、民生所需的“小切口”改革顺利推进,宝鸡第一中学等3所学校完成“民转公”改革,市传染性疾病治疗中心封顶,实施城市品质提升“十大行动”,152个老旧小区改造加快实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覆盖率达到87.4%。
坚持创新导向,以务实之举打造品牌。积极实施39项自主改革“见实见效”,加力推进50项改革试点“落地开花”,组织改革成果现场观摩,持续打造特色改革品牌,农村基础设施管护机制、电力体制、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等多项改革事项被中省媒体报道,宝鸡改革影响力不断提升。
坚持结果导向,以制度之治保障质效。健全完善“清单+台账”“走访+督查”“考核+评估”“总结+推广”等工作机制,合理运用“三单一书”制度,探索建立改革容错纠错机制,构建起清晰的责任链条和严密的工作流程,使改革任务落实情况督在经常、考在日常,实现了改革事项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
为方便广大市场主体精准掌握享受国家、省、市层面出台的一系列稳增长优惠政策,加快推动“一揽子”政策落地见效,市发改委强化服务意识、拓展服务渠道、创新服务方式,全面梳理并向社会发布了《国家和省、市稳增长政策汇编》,以实际行动落实作风建设目标要求。
坚持细致精致、全面精准梳理。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国家和省、市级层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政策,从减税降费、财政金融、稳岗就业等多方面发力,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推进“一揽子”优惠政策落实落细,市发改委充分发挥综合协调牵头作用,会同税务、财政、人社、商务、科技等多部门,多方收集、精心梳理了税务、财政、金融、稳岗就业、科技创新、住建、商务、文化旅游等八个方面稳增长政策共57项,做到了中、省、市优惠政策“一册在手、全面掌握”。
坚持真抓实干、拓展宣传渠道。为切实把优惠政策送到群众手上,把政府关怀带到群众身边,市发改委力戒形式主义,把群众“看得见”作为宣传工作着力点,全面拓展宣传渠道。6月份在全市民营企业家政策宣讲会上,系统宣讲了中、省、市稳增长优惠政策,印发了《政策汇编》;10月13日,在《宝鸡日报》刊发“落实稳增政策 推动高质量发展”专版,全面宣传《政策汇编》;同时,在市发改委网站设立《政策汇编》专栏,以数字信息形式拓宽宣传渠道。后期,市发改委计划通过微信公众号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扩展宣传面,提高市场主体知晓率,做到优惠政策应知尽知。
坚持改革创新、贴近群众需求。为保障市场主体和个人用好《政策汇编》,市发改委创新政策宣传形式,开发了“扫描二维码查看政策原文”功能。群众只需要扫描各条优惠政策条文后的二维码,就可查看到政策原文,全面了解政策具体内容,保障群众精准掌握政策,做到优惠政策应知尽知。通过“一揽子”惠企政策的推广和落实,切实为全市市场主体减轻经营负担、提供金融、财税扶持。截至9月底,全市各类市场主体累计实现退税缓税减税降费45.49亿元,新增普惠小微贷款86.39亿元,与中小企业达成政府采购合同金额11.36亿元,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80.82亿元;全市新增各类市场主体3.53万户,增长13.32%;新增“五上”企业287户,其中新增规上工业企业和商贸企业数量均居全省第二,为推动全市稳增长目标顺利实现提供了有力支撑。
编辑:贺雅楠